发布时间:2021-09-24
文章来源:亿欧 作者:谢奔
9月23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在具体落地上,方案提出智慧公路建设行动、智慧航道建设行动、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智慧枢纽建设行动、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交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标准规范完善行动等7项主要任务。
推进公路、航道、港口智慧交通建设,关注区块链技术应用
智慧公路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提升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增强在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评估预警能力。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平台。提升公路智慧化服务水平。推广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精准推送和伴随式出行服务。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推进与公路运行监测等数据融合,全面提升公路信息服务水平。逐步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智慧航道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提升航道运行保障能力、协同监管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关键设施结构健康监测,整合航道、海事、水运数据资源,推广船舶污染物接收和监督系统,开展传统导航设施数字化改造和虚拟航标应用。推广船舶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建设适应智能船舶的岸基设施等。
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推进码头作业装备自动化,建设港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推进港口经营单位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间信息互联共享,推动物流作业协同,提高物流便利化和业务效率。以危险品码头作业为重点,建设危险品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推进电子单证、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
建设客运、货运智慧枢纽,便捷换乘和高效衔接为关键词
方案提出,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建设。以便捷换乘为导向,完善智能联程导航、票务服务、标识引导、综合立体换乘等设施。推广应用车载便捷式安检设备,推动电子客票在综合客运枢纽的广泛使用,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票务系统的有效衔接,实现“一站购票、一码(证)通行”。推动跨运输方式安检互认,提高行李直挂服务比例。此外,推动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含网约车)与铁路、航空运行时刻、客流规模变化等运营信息有效对接。
方案还提出,推动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智能化建设。以高效衔接为导向,建设智能仓储等设施,推广智能安检、装卸、拣选等装备。推进多式联运信息采集交换,实现电子货运单证“一单制”。推广应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全过程的智能调度、高效运转、精准匹配,提供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
此外,在区域地位上,方案还提到,打造济南、长沙等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打造重庆等铁路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北京、河北等开展智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推进5G、北斗技术应用
方案提出,将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建强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动态掌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鼓励和支持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各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开展5G等技术在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研究。结合5G商用部署,协同推进对高速公路重点路段、重要综合客运枢纽、港口和物流园区的网络覆盖。推广车联网、船联网技术应用,推动建设泛在感知、港车协同的智慧互联港口。此外,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建设北斗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支持系统,深化北斗全球航运示范应用,完善北斗兼容的全球中轨卫星搜救地面支持系统。
方案还强调,将开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主要措施包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建设,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水上交通安全应急保障技术攻坚工程等,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工地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此外,加强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科研平台布局,建设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在交通新基建标准化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完善新基建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加快研究制定关键性、基础性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通信网络、北斗系统、环境感知、交通诱导与管理、BIM、数据融合等标准规范。鼓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推进建立适应自动驾驶、自动化码头、无人配送的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同时,鼓励支持研究制定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交通新基建工程建设指南。
{本网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转载时将标明文章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转载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