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22-03-16

文章来源:首都教育

近日,《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发布,到2025年,北京教育信息化将实现“七个全面”的发展目标。通过科技赋能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助力减负增效,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一起先来看规划的要点内容:

01 发展目标

七个「全面」

1. 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建成

2. 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深化

3. 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务全面普及

4. 师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

5.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

6. 信息化育人环境全面升级

7.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02 工作原则

坚持素养为先,育人为本。

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

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

坚持创新引领,高效发展。

03 主要任务(11项)

新基建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云网承载能力

■ 实现学校千兆接入率、班级百兆接入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 建成北京教育云,构建云网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

■ 建设绿色、高效、平安的现代化校园。

大数据

深化大数据应用

提升科学决策与精准治理能力

■ 构建学生、教师、学校三类全息画像,促进数据应用,服务于学校评价、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 聚焦教育热点、难点,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

■ 发挥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要素作用,做到共性复用、数据贯通、融合计算,不断形成教育数据应用的典型模式。

智能信息平台

升级智能信息平台

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能力

■ 实现教育公共管理平台智能升级,支撑管理流程优化与业务协同,推动教育管理流程智能化转型。

■ 推动教育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拓展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主体,探索将在线课程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体系,支持优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

信息素养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建立校长信息化线上线下培训机制,三年实现全覆盖。

■ 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将教师信息素养纳入教师培训内容。

■ 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 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鼓励学生建设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建设智慧校园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优化信息化育人环境

■ 制定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率85%,遴选100所 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

■ 开展“互联网学校”、“未来学校”等试点示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赋能

充分利用科技赋能

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能力

■ 推动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 智能助教普遍融入教学环境,支持教师完成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习评价等任务,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

■ 优化“空中课堂”,推广“双师课堂”,探索“融合课堂”,形成在教育教学中成就教师、成长学生、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职业教育信息化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 鼓励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技能实训等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创新性、应用性、共享性课程。

■ 推进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工学结合、学训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

以信息化助推高校发展

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 推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完善学校治理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 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 为师生提供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新型教育教学环境,服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数字学习档案

建立数字学习档案

提升支撑终身学习服务能力

■ 开展学分银行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实现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累积和转换。

■ 推动社会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城教融合,满足全民灵活多样的学习需求,服务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

教育评价

以信息化创新评价方式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实施多维度综合性数据评价。

■ 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开展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实现教与学评价的智能化。

信息安全

健全防护体系

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 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同治理,提升网络安全事件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 建立数据分级分类防护机制,做好个人信息、未成年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管理,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青少年科学用网、健康用网,营造清朗的数字化育人环境。

 

 

 

 

{本网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转载时将标明文章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转载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