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实验室为制造业立市强化科技赋能

发布时间:2022-04-19

文章来源:北方网      作者:日报张璐

天津北方网讯:与传统的科研机构不同,海河实验室不仅要解决从0到1的基础研究,更注重从1到N的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围绕我市“1+3+4”重点产业领域和12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天津五大海河实验室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速推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为制造业立市强化科技赋能。

日前,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首批立项30个项目,“高性能新能源材料”是5个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捷威动力承担了其中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开发项目。“物创海河实验室是我市打造的物质科学领域创新的主要基地和策源地,这次我们将把物创海河实验室的前沿研究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相结合,打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捷威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马华告诉记者。

“聚焦新能源科学研究的核心科技问题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卡脖子’难题,需要从科学、技术到产业的全链条开展联合协作、聚力攻关。”中科院院士、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军表示,“实验室开展跨单位、跨学科的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将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双向互通,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真正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凭借在充电速度、续航里程等技术上的优势,捷威动力去年成功跻身全国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前十名”。“我们项目团队前期有很好的工作基础,这个项目我们将深入研究高比能电池设计、安全、寿命等关键技术,明年项目完成后,将使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350瓦时/公斤以上。”马华对项目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该项目技术的应用将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20%左右,使我们企业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马华的自信来源于海河实验室体制机制的创新。如今,海河实验室正逐步贯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创造了成果转化的加速度。

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汤桂兰表示:“海河实验室对领军人才和团队核心人员实行一项一策、年薪制、协议约定工作报酬等全国领先的引才政策。同时,将职称评审权、科研项目立项权等交由实验室自主实施。”

放权赋能,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李鑫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同时还承担着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主任助理的职责。李鑫告诉记者:“海河实验室的眼光瞄准市场、看重应用,科研人员的选题和立项由‘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向‘该干什么’转变。”

“海河实验室将探索‘产业链出题、政府助题、实验室答题’的新模式。”汤桂兰介绍说,“新模式由产业链提技术需求清单,各实验室结合需求清单确定科研项目,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坚。”

在机制上的大胆突破,让科研组织更加自主灵活。实验室可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布局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组建科研团队,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自主立项项目视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经费管理采用“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赋予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更大自主权。

春满津门,五大海河实验室建设快马加鞭。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与博雅辑因签署战略合作研发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造血干细胞疗法的原始创新研究和临床转化平台;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瞄准20家企业,凝练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信创海河实验室完成首批启动项目评审,将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科研攻关;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中药质量评价技术与标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服务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本网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转载时将标明文章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如有),转载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